关于游戏中的难度曲线设定和用户体验(二)

篇目3~篇目5

篇目3,免费模式:那些为基础付费率而存在的公共难度问题

市面上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各种或真或假的传闻,比如某游戏上线首日首充率(或者上线当日的付费转化率)超过10%(正常情况下的免费模式游戏最终整体的付费转化率会远低于这个比值)或者单日流水超过数百万甚者数千万人民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该款游戏的日均充值量能够达到相似的水准),事实上能够让人疑惑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游戏远未向玩家呈现核心优质内容的情况下(刚进入游戏,一般都是结束新手引导没多久玩家刚开始能够稍微自主游戏的阶段,游戏尚未完全展开,大部分的系统功能比如玩家与玩家之间交互功能可能都还没正式解锁,游戏还处于单机状态下),开发者究竟是如何驱动沉浸未深的玩家执行这么高比例的付费转化的(国内玩家最忌讳的几乎就是为先预购的内容付费,举个最不合逻辑的比方,单机游戏的预告片做得足够勾魂摄魄也未见有几成的玩家愿意主动花钱购买,而国内免费模式的游戏在只是稍微呈现一点点基本游戏模式并且拖时间刷任务重复堆积的形态已经昭然若揭的情况下,玩家竟然能够高比例地为完全未知定数的内容齐刷刷地付费了,或者说乏人问津的单机游戏和赚得钵满盆满的免费模式游戏在玩家消费问题上最大的差别是,同样在引导第一次消费,后者似乎是模式上设定了更巧妙的温水煮青蛙试验,我们将在以下内容做初步的解构)。

前不久,我们把免费模式的这种设定简单地抽象为(虽然不同的游戏可能在进程上稍微有差异,但整体的设定节奏基本都在这个范畴之内):玩家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单机线阶段)level a所向披靡(毫无疑问所有的游戏设定指数方面,玩家都能够满分完成,成就感爆棚),在level b稍微遇到阻力(基本没有完成的相关难度,只是适当提升了系统npc的数量和数值,当然也可能优化了npc的智能程度),在level c如果不小心就会受挫(这个阶段的玩家整体战斗数值比如攻击性、防御性、技能和可携带的随身道具,与系统给关卡设定的通关数值相当,获胜或者失败已经存在概率了),在level d即使全力以赴也经常挑战不了npc(这个阶段的玩家数值已经全面劣于关卡系统的挑战数值,npc不管在数量上、技能上、智能方面都全面领先于玩家当前的最大值,受挫度十足)。

这个就是我们前面所描述的,在玩家刚过新手引导想开始展示稍微自主能动游戏的时候,在大部分游戏系统尚未解锁使用(当然也包括玩家之间的交互系统和pk系统),游戏尚且处在预览阶段情况下,每一个玩家都必然要遭遇完全一模一样的单机线进程障碍(此时的关卡和npc就像一座大山,玩家如果想要继续往前推进游戏,唯一的方式就是正视这种难度并且消弭掉这层障碍,虽然可以显眼地预测到下一个关卡会是更大的阻障)。虽然目前游戏圈暂时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来阐述这种在游戏尚且只能提供初级模版就要设卡给每一个玩家制造进程障碍以谋求最大程度付费转化率的情况,或者可以直接假称为集体受挫的公共难度,并且这部分难度的消弭一般不以玩家的主观技巧掌握和施展为核心,而是以当前玩家的整体数值量累积为核心,换句话说玩家想要挑战这种公共障碍设定唯一的方式不是让自己的主观能力更强,而是让自己的客观数值更彪悍。

这个就是结论性之一:这类游戏一般不存在任何的操作掌握问题(要么根据引导点击要么根据固定的操作按钮点击,其他的环节都是系统代理完成,如果一定要这么说的话,这种模式下其实玩家也算半个npc,有时候,我们在游戏中能够做的就是看玩家的角色在系统的操作下进行演绎的视频动画),或者说玩家的主观操作能力基本不会得到体现也不能够影响游戏的进程表现(玩家在游戏中很难存在学习障碍,各种功能在游戏的刻意引导下完全一目了然,甚至玩家都不需要亲自了解,只需要配合游戏的进程点击就能够自动获得);同样也不存在一般意义上会存在的主观难度(所谓的主观难度,大体上是由三个环节促成的,第一个是基于开发者和玩家之间本身对游戏的熟悉度差异,因为开发者淫浸在自己的游戏中对各种功能和节点了如指掌从而获得了某种本能性优异而不自觉地替代玩家思考觉得游戏的设定不存在玩家难度而导致游戏整体到处存在玩家障碍;第二个是基于玩家自身的游戏素养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包括对游戏类型的敏感度,对游戏在时间和能力方面的介入程度以及玩家本身对游戏的理解,都有可能使同一种游戏模式在不同的玩家层面出现体验方面的差异,或者说对游戏难度的接受能力就存在因人而异(比如同一个难度系数,某些玩家很享受,而某些玩家则感觉很受挫);第三个是第三方评价所造成的先入为主的偏见,这种偏见可能来自媒介的评测或者来自少数玩家的主动评论,都可能使游戏在体验前或者体验时蒙上了某种偏离自我实际感受的预设难度)。

从而使得这种预设的游戏障碍在难度上具有了某种特性:障碍的消弭与数值紧密捆绑,而解除的方式就由此被限定为两种截然相反的途径,一种是依靠纯粹自然累积的羊肠小道(各种折磨人的重复和数值小叠加累积,用长时间的投入来弥补中间的巨大差距),另外一种是借助充值消费开辟的通天大道(植入原系统之外的外挂系统,获得无上的游戏借力而改变原先的失衡)。

作为玩家还处在偏单机的阶段,在游戏中以陡然拉升npc数值的方式所制造的游戏断层很快就给玩家提出了一个二选一的抉择:要么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移除障碍,要么接受游戏的商用规则用金钱来解锁这种不愉快的进程(有时候,这种感觉其实就是花钱买一段看起来是自己大获全胜的视频)。虽然,这种由开发者主动介入的强力阻断行为,对游戏本身极度不友好,从开发者层面人为阻隔了游戏的延续性,使得玩家面临断崖式困扰(难度曲线瞬间提升至现阶段玩家角色能力不可逾越高度,游戏进程到这里就暂时中断了,用游戏中的大沟壑开始初步遴选潜在的消费型玩家):游戏我刚刚开始进入点门道,就残忍地面临着还能不能愉快玩的问题(短期无事可做+只能重复体验vs充钱极大提升战斗力数值)。

从而实现了我们常说的一个判断:(大部分玩家还处在单机阶段时候的消费)消费不是游戏的体验加成,消费只是为游戏障碍开路(当然如果一定要说有体验加成的话也肯定是存在的,毕竟消费了就足够把让你郁闷到死的障碍一脚踹到印度洋,在别人还在苦恼无边的时候,你已经提前站在新的高度,用俾倪天下的方式俯视大部分无奈挣扎的各种蝼蚁人生),所以在游戏中当你发现上一个环节还随便被你虐杀的某小怪在下一个环节就强势进化为对你随便虐杀,玩家就要开始考虑这是开发者在用数值做暗示是时候要充值消费了,因为接下来类似的现象和设定将比比皆是,并且这部分是针对全体初体验的玩家,每个人所面临的选择基本是完全一致的(虽然到这个阶段,玩家已经很明显地感受到了游戏付费优先的态度,因为如果是体验优先的话就很少出现这种莫名其妙的断层障碍了)。

你甚至不需要担心早先游戏圈最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难度太低,玩家就无聊跑了,难度太高,玩家就受挫跑了。因为现行游戏设定用的是更无解的难度:玩家的主观能力在这里几乎是无效的,所有的游戏变数都只决定于各种参数,换句话说,在玩家没有能力改变当前的数值前,玩家对游戏进程的改变就被注定为无能为力的,障碍就成为纯粹的障碍,这种情况下再来界定玩家基本就都是良心玩家,受挫能力超强,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玩家,开发层面的参数游戏才会越来越被独尊为极品模式(基础游戏模式和开发者主导的外挂模式)。

而开发者所能主导的外挂模式无非就是强力道具,并且一般被赋予四种属性:第一种是阶段性,只用于匹配某个阶段的特殊效能,过了这个阶段可能还能发挥作用,但为了不影响新道具的贩售而被限定了效能,换句话说在上个阶段风光无比的道具可能在下一个阶段就只是大众化的道具之一;第二个是时效性(包括使用限度),为了配合商用性价值的最大化,部分道具可能存在使用次数的限制或者使用时间段的限制,从而使得道具存在不断重复复制的贩售价值;第三个是稀缺性,虽然可以无限低成本复制但为了维持道具贩售的超高价值而人为限定了道具的出售数量,如果再配合上高参数就能够从稀缺角度人为地使道具的存在极品化;第四个是成品零碎化,使用锻造和合成策略使得单一道具具有分区块出售的效能,将道具的售价从高昂零碎为不同的低价环节以保障有节奏地引导玩家从低阶开始投入消费。

但不管从哪个角度,道具一出来被赋予的使命在还是单机环境下就是消弭npc所制造的人为障碍,并使得自身成为玩家迈向新进程中可以依赖的重要借力点,从而在自己的逻辑上呈现出来不可或缺的属性,驱动了大面积的付费转化需求。这也是我们寻常一直在讨论的议题:游戏经常会出现与整体平衡性相悖的趋势,就是游戏设计师对超级武器的偏好,而这种偏好一旦被植入到游戏商用环节中就必然是先提升障碍台阶,再出道具解决方案(哪怕可能因为这种大障碍导致了游戏进程的人为中断,破坏了持续体验的顺畅性)。

差不多,这个就是达尔文定义中的丛林法则:适者生存(让消费的玩家脱颖而出),背后是我们常解释的另外两个概念,一个是尼采的强人逻辑(让消费的玩家成为主宰者),另外一个是弗洛伊德的压抑释放(让玩家尽全力释放自己的潜意识)。

篇目4,游戏难度设置在于挑战性而非糟糕设计

在过去几年的游戏经历中我注意到了一些有趣的事。即在面对一些早前游戏时我总是很难打败游戏,但是当面对现代游戏我却总能轻松地赢得游戏,或者很容易就对游戏失去兴趣。当然了,我也曾花好几年时间去提高游戏技巧,使那些曾让我却步的游戏不再构成任何“威胁”。但是当我再次回首去玩一些早前的游戏时却仍旧很容易“死”在其中。比起DOS和NES盛行的时代,今天的游戏似乎更加“宽容”。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但你是否注意过如今有多少人是在说自己“完成了”‘游戏而不是“打败了”’游戏?

Kids These DAys(from gamasutra)

我曾经听过许多将今天的游戏与早前游戏相比的描写。说到今天的游戏我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当机”,“休闲”,“主流”以及“简单”等字眼。一款简单的游戏不一定是糟糕的游戏,但是大多数游戏都需要有一定的挑战。如果玩家不能在游戏中感到任何挑战,他们很快便会觉得游戏是无趣的,而玩家有可能选择自愿接受挑战去添加游戏乐趣。

根据不同游戏类型,玩家想要面对的挑战也有所不同。其中包括使用默认装置,完成最低可能性的任务或毫发无伤地完成游戏等。自古以来许多游戏都只意识到那些100%完成游戏或完成最高难度游戏的玩家,而忽视了玩家所追崇的挑战。《Shadow Complex》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有完成最低可能性任务的挑战,但玩家仍能够彻底打败游戏。

尽管创造具有一定难度的游戏就必须创造出绝佳挑战,但与此同时难度的公平性也很重要。难度从来不是来自于糟糕的游戏设计。当然了,如果游戏将主要情节设置于隐蔽的地点,并要求使用一系列不合逻辑的触发器去呈现并收集相关内容,那么这也算是一款复杂的游戏。因为游戏将让玩家漫无目的地徘徊,并玩弄每一个按钮以期望得到某些反应。让我们想象如果《神秘岛》未告知玩家该去哪里或者该做什么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如此人们应该不会再认为它是一款经典游戏吧,反而会将其视为极端混乱的游戏。

在Gamespot对于《银河战士3》的评价中有一点非常引人注意,也就是这款游戏拥有极端出色的控制方式,好像Retro(游戏邦注:该游戏开发商)应该创造出更糟糕的控制方式以提升难度一样。但天下没有所谓的控制方式过于优秀的说法。控制方式也是区分好坏游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故意创造糟糕的游戏设计选项便是一种懒惰的难度设计方法。实际上我可以通过每三秒掴打玩家的脸庞去提高游戏难度。这一点也不有趣,但至少具有挑战性。

我们还需要特别避免的便是反复试错的游戏玩法。在一款优秀的游戏中,玩家将能够收集到所有信息并一次性击败游戏。而强迫玩家多次尝试游戏去找到最佳方法不仅是糟糕游戏设计的表现,同时也将导致游戏难度不断消失。也就是玩家一开始会觉得游戏很难,但是在之后的挑战中玩家可能会觉得只是小儿科。并且这与通过训练去穿越游戏中的复杂部分的做法有所不同。这看起来就像一种试验,尽管最终结果具有很高回报,但是当你完成游戏并再次打开时会发现,战胜游戏仍然不是件易事。某些意外事件虽然能够保持游戏的趣味性,但是如果玩家每次都需要反复挑战一个任务,这便是问题所在了。

Dirk the Daring-trial-and-error-gameplay(from gamasutra)

当很多人在抱怨当今的游戏越来越简单之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其实现代也存在一些极端复杂的游戏。其中一个典型就是《怕死不是好战士》,它的游戏控制方式很有趣,并且能将我们带回8位和16位盛行的时代,而游戏难度也不减当年。几乎在每个屏幕中都隐藏着一些能够将你一击毙命的敌人,并且它们都出现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即使你知道陷阱在哪里以及boss是如何移动,你也需要同时掌握控制平台,射击以及闪避等技能才能通过游戏。这便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试错法,但是即使拥有了先验知识,游戏也将保持一定的难度。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光晕3》。除了残忍的Legendary模式,游戏中隐藏的骷髅也添加了更多的挑战,如没有一个检查点和雷达,并且敌人能够躲过你的射击。

是不是所有游戏都应该达到“怕死不是好战士”这般难度?当然不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玩家都想要玩这种游戏。有些玩家更喜欢看到游戏中的故事,也有些玩家不想看到过于残忍的画面。这当然是合理的,尽管也会出现一些人指责你用错了方法。但是对于开发者来说,关键在于不要忘记那些打败游戏并希望迎接更大挑战,但却需要自己想法创造挑战的玩家。通过提供这种挑战,开发者不仅能够与玩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能够延长游戏寿命。

篇目5,分析游戏难度类型及其可能产生的问题

我们经常讨论游戏的难度,比如是否太难?哪部分会让玩家感到麻烦?是否过于容易从而显得乏味无趣?但是我们很少将注意力放在难度的不同基本类型上,正是这种种难度铸就了我们的游戏体验,让我们对游戏所提供的挑战有一定的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列举某些最基本的难度类型以及与这些难度类型的执行等相关问题。阐述游戏中重要的不仅仅是那些挑战,挑战的本质也同样重要。

反复尝试寻找解决方法

游戏中最显而易见的难度类型就是反复尝试以寻找解决方法,这也是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类型。简单地说,这种反复尝试贯穿在玩家开展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验(游戏邦注:比如“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了,或许我可以试试这条路”)或建议(游戏邦注:“这些是你要执行的命令,士兵们,马上前往执行吧!”)的形式。至少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方式为玩家呈现的主要难度是挑战的程度(游戏邦注:比如敌人的类型和数量)往往会略高于玩家感到舒适的程度,也就是说玩家必须得到提升才能够克服挑战,这种提升包括尝试新的战术、冒着更大的风险做事和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或运气等。

正如我们中许多人已经证实的那样,反复尝试这种难度类型有着明显的两极分界线。通常来说,过多的失败会让玩家产生挫败感,但是过多的成功又会让玩家觉得好像游戏对他们而言不够难。除了基本的平衡性之外,这种难度的主要问题在于,难度对不同玩家有着不同的门槛。休闲玩家只是想要享受游戏的故事性,他们并不喜欢游戏中会出现猝不及防的死亡。然而,硬核玩家更为喜欢那些“疯狂的”场景,他们希望每个回合都能够面对挑战,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每个胜利。最后,开发者便会陷入如下情形:他们要平衡的是同一款游戏中的3或4个愿景,因为不同玩家对游戏难度的需求不同。

当然,步调也是难度衰退和流动中主要关注的东西,通常也是反复尝试的本质。玩家需要游戏中含有各个步调不同的部分,这些部分之间切换迅速而且不会产生过多的问题,比如游戏中让人觉得不具挑战性的战斗和紧张的游戏体验交替出现。在考虑不同的游戏玩法偏好时,将这些构建到游戏中是个很困难的过程。毕竟,虽然平衡游戏中的某个事件并给予玩家他们希望获得的体验较为简单,但是在整个游戏背景之下实现这个目标与前者完全不同。

有适应力的难度设置是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最基础的层面上,通常的做法是改变提供给玩家的资源(游戏邦注:如生命值和弹药等)数量,或者根据玩家的行为来协调强大和弱小道具的出现频率(游戏邦注:比如玩家在困难环境中会拾到更多“生命值全满”的道具)。这种功能在游戏中极为普遍,原因或许是开发者不愿意去设计不同的难度等级(游戏邦注:作者认为这不是个好想法),或许是因为玩家总有好奇的想法,会选择并不适合他们的难度等级(游戏邦注:每个玩家对“普通”难度等级的理解都各不相同)。

半条命2(from orange.half-life2.com)

可适应性难度既可以清晰明显,也可以隐藏起来。比如,《Prey》将可适应性难度选项添加到游戏的选项界面中,这样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决定是否启用。而《半条命2》在提供三种不同的难度等级(游戏邦注:简单、普通和困难)的同时,还设置了一层可以用来分析玩家在游戏中的行为过程、资源层次和某些事件完成的简易程度等方面的代码,随后游戏会调整敌人掉落的道具和打破箱子后获得的资源数量等,确保玩家总是能使用数量刚好的生命值和弹药完成遭遇战,但是在此过程中资源的数量又不会让玩家觉得自己完全是安全的或者让玩家的武器装满弹药。有些游戏以更微妙的方式执行这种设计方法,比如在玩家濒临死亡时让其更快地击败BOSS,创造出一种动态的紧张感。

对我而言,可适应性难度可能产生的最大问题是,当作为内置功能添加到游戏中且不可关闭时,玩家就对游戏失去了控制力。尽管我时常从那些单纯为了提升难度而设计得较为困难的游戏中获得极好的体验,但是我完全理解某些玩家并不希望自己希望获得的东西掌控在别人手上。而且,可适应性难度还能够让人产生可预测和内容贫乏的感觉,遭遇战就失去了人为制造的感觉(游戏邦注:人们对《上古卷轴4:湮灭》的批评主要是这个方面)。这样看来,我认为可适应性难度最好的设置就是像《Prey》那样,做成选项菜单中的可选项或者只在某个难度等级中使用这项设置,在最高难度的模式中去除所有的帮助,这会使上述问题得到缓和,让玩家对自己所选取的难度有更为合理的理解(游戏邦注:比如玩家会产生“我选择了最困难的模式,我应该知道这个模式对我来说过于困难”的想法)。

忍耐和消耗

另一种测试玩家的方式着眼于长期而不是短期。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来说,所有形式的忍耐都围绕资源管理来开展,玩家被给予数量有限的有价值或重要道具,其分配的控制极为精细。在所有游戏中,资源的控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

1.“随机”掉落。惯常用法是敌人被打败时会掉落贵重物品,或者玩家打开箱子获得补给品等。根据难度、玩家在游戏中的经历、玩家已经拥有的资源数量、玩家的能力、角色等级、队友数量来控制补给,这样就可以精确地调控游戏的难度,从而提供某种挑战。

2.消耗率。在不同的游戏中,玩家消耗补给的速度也大不相同。比如,在射击类游戏中,战胜较为困难的BOSS或许无需耗费过多的弹药,但是可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生命值。相反,在面对大量较小的敌人时,玩家可能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但是生命值却不会大幅下降。学会预测玩家继续游戏所需的东西很重要。如果游戏使用的是可适应性难度系统,这或许并不是个大问题,但是即便如此,细致考虑玩家消耗某些资源的速度也会改善遭遇战设计,使得游戏显得更为鲜活,并且能够满足玩家的娱乐需求。战略性地消除某些资源与战略性地提供资源同样重要,因为这可以构建起紧张感,调控玩家进程的步调。

3.玩家的智慧。这种方法较常用于角色扮演类游戏中,聪明的玩家通常会在面对困难的遭遇战之前先期购买药物和弹药等有用的道具。玩家在野外逗留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受玩家自身的行为影响,以及玩家在购买补给后外出所遇到的事件。游戏很难对这个方面进行控制,坦诚地说,也不应当对其进行控制。应当关注的是玩家能够和不能够做什么事情,然后围绕这个方面来构建挑战,比如负重和疲劳系统,这会轻微限制玩家能够携带的道具数量。但是,强制使用不合理的硬性限制(游戏邦注:比如规定玩家每次最多只能携带3个生命药剂)并非合适的管理方法。

长期消耗可能对许多游戏并不适用,但是以不同的方式来审视消耗可能揭露处某些游戏机制中的有趣成分,或许之前并未察觉到。比如,《俄罗斯方块》之类的解谜游戏中有很强大的消耗元素,玩家的行为、难度等级和提供给玩家的方块会导致游戏界面中可用的空间逐渐减少。在此之上,游戏的速度也是玩家必须细心掌控的资源,因为在游戏过程中方块的掉落会越来越快。尽管没有生命值和弹药等内容,但是《俄罗斯方块》对空间和时间的掌控确实很独到。你应当意识到,消耗和忍耐可以应用的方面不仅仅是实物资源,这种设计会让现有的机制更有深度。

“伪造”难度

这种难度属于反复尝试难度的范畴内,我所说的“伪造难度”普遍存在于游戏行业中,但是颇为依赖游戏题材。伪造难度使用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结起来通常都是通过欺骗玩家或者扭曲游戏规则以达到产生挑战性的目的。无论玩家是否在意这些欺骗,这种设计通常都会让玩家产生极大的挫败感和愤怒。

伪造难度最为普遍的形式也可以归到可适应性难度类别,也就是说,通过改变游戏情形中的规则来向玩家提供更大的挑战,通常被称为“橡皮条选择”。关键的区别之处在于,可适应性难度偏向于玩家的喜好(游戏邦注:比如玩家在生命值较低时获取生命恢复道具的可能性提升50%),但是伪造难度更偏向敌人或玩家的对手。然而,因为敌人很少以公平的状态与玩家进行战斗,事实上还经常使用完全不同的规则,这意味着玩家的对手总是瞬间变成了超人,比如突破限制提升速度、攻击力暂时大幅提升、施展出原本无法克制玩家的技能等。

Mario Kart(from nintendo.com)

《Mario Kart》便是这种类型难度的绝佳例证,事实上,该系列作品正是因此而备受诟病。尽管游戏橡皮条选择的目标是为玩家提供紧张且令人兴奋的体验,确保每次竞速结束时对手都很接近玩家,但是对于那些更有经验的玩家而言,这种形式的难度带来的只有轻蔑。游戏所产生的错觉足以愚弄技能较差的玩家,因为这些效果都很微妙而且通常会迎合玩家的喜好,但是当同样的系统被应用到足以凌驾于高难度游戏之上的玩家身上时,为跟上玩家的速度,电脑就要被强迫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比如使用无耻的作弊、获得比玩家更厉害的道具和能力甚至违反物理学原理。

还有种伪造难度的形式是不真实的挑战。在不真实挑战中,玩家通常被要求做出标准的行为——打败某些敌人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到终点等。但是,刚开始属于相对常规的任务迅速转变成对玩家反应和能力的测试,因为玩家会不断地被各种无法预测的障碍、陷阱和强大的敌人所困扰。关键在于,在所有这些情形中,玩家毫无防备,根本无法做充分的准备。通常,最后的结局是快速和令人沮丧的死亡,因为玩家认为自己即将取得成功而毫无防备。更为糟糕的是,通常克服这种类型挑战的唯一方法是再次尝试,时常都是从关卡的起点开始,玩家需要铭记前方隐藏的挑战。当这些挑战重重叠加时,最终可能导致玩家极为愤怒。

《侠盗猎车手》系列游戏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尽管游戏基于任务的架构暗示即将面对的挑战是独立且相对直观的,但是游戏中设置的难度很经常出乎玩家意料之外。以《侠盗猎车手:罪恶都市》为例,我经常提及的一个任务就是玩家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一连串的检查点。这不像是个很难的任务,不是吗?看起来似乎如此,但是事实上游戏设置其他的卡车等车辆会忽然出现在街道拐角处,如果玩家以全速通过,那么势必会撞上这些车辆,从而导致任务失败。玩家只有预先放慢速度让这些车辆先行通过,才有可能完成。这种情况并非只出现一次,在这次竞速任务过程中会出现5到6此,也就是说即便玩家的做法完全正确,游戏的设计仍然让玩家有失败的可能。《英雄本色》中也有同样的情况发生,敌人会精确地向玩家投掷手榴弹,如果没有经历过几乎不可能避开攻击。

坦诚地说,虽然伪造难度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对玩家而言并不有趣,即便其是以最好的意图构建到游戏中。尽管如此设计的目标通常是为了提供无视玩家技能程度的不可预测或充满挑战的体验,但是往往产生的却是适得其反的效果。最糟糕的情况是,这有可能让玩家觉得游戏中的竞技不合常理,从而离开游戏。与多数难度形式不同的是,开发者应当避免使用这种类型的难度,除非你的目标是让玩家讨厌你的作品。

随机数值

尽管这种难度类型通常在战略和角色扮演游戏中使用,但是随机机制也出现在其他的游戏题材中,包括敌人在战斗中的行为、武器的影响范围和精准度等。

我偶尔会遇见某些被众人嘲笑的基于随机元素的机制,这些人声称此类设计将成功寄于不可预测的可能性而不是玩家技能之上。需要理解的关键之处在于,利用随机数值生成器来构建难度时,挑战并非被“运气”所替代。反而,难度的增加迫使玩家需要对那些完全无法预测的新情况拟定更为睿智的反应,重要的是整个过程的行动而不是个别行动。反复尝试通常测试的是玩家的反应和协调能力,但是构建于随机元素之上的系统测试的是玩家对改变做出响应和新情况的能力。

正如之前所提过的那样,随机元素会出现在所有类型的游戏中,无论这些游戏的难度来源于反复尝试、可能性掌控还是伪造难度。比如,在竞速模拟游戏中驾驶汽车,车辆的操作或者路况中总是有些随机的效果。如此设计并没有什么错,因为通常情况下玩家的技能足以应付任何情况下的随机元素。而且,随机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可预测,它的意思只是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干扰,防止每次发生的事情都完全相同。否则,我们在玩《俄罗斯方块》时就会看到方块总是以同样的顺序重复出现,这就会让游戏显得乏味。

不幸的是,使用随机数值生成器构建系统很容易产生一个问题,尤其是在角色扮演游戏和战略游戏中,这个问题不在于机制本身,而在于玩家对机制的认知和理解。这种事情通常被称为赌徒的误解。最简单的例子便是抛硬币。尽管硬币正面或背面朝上的概率都是50%(游戏邦注:假定硬币按照合理的方法抛掷),但是我们仍然会想象这种相同的概率只适用于系列事件的结果,而不是单独的某个事件。换句话说,我们认为随着硬币一遍遍地被抛出,我们不会将硬币的抛掷当成某个独立的事件,而是看做整体事件的一部分。正因为此,我们也会认为之前的事件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会造成影响。或者简单地说,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越多,我们就越认为下次抛掷背面朝上的概率会越大。

在游戏行业中,可以将这种情形套用到基于回合制的角色扮演游戏中。某技能使用成功的概率为70%,但是当我们发现技能连续数个回合失败之后就会产生挫败感,我们最终会因尝试改变这个问题而浪费时间和资源。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能会认为游戏机制篡改了数值!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玩家的想法时,由于技能成功的几率是70%,所以使用10次就应该会有7次成功。当然,情况并不一定会如此准确。每次使用技能成功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因而有可能出现上述连续数回合都失败的情况。

这个问题并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因为你的对手不是数值,而是玩家的愿景。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许多开发者采用的方式是制定度量,确保随机的概率更具预测性。比如,如果我设定技能的成功率是70%,那么我会在游戏中添加某个技能必定会击中的时间短,即便这在数学逻辑上根本与随机概念不符。情况确实如此,通常情况下,多数玩家会觉得他们所依赖的随机可能性完全不具有随机性,这种随机性被操控来满足玩家的愿景。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如果首先确保数学逻辑的正确性,那么玩家只会认识到游戏可能存在问题。很显然,这是个颇具争议的决定,或许并非所有人都能够认同这种做法,但是满足玩家的愿景总比让这些玩家因游戏不公平或者可能性不正确而产生挫败感要强。

展示是最重要的东西

这个章节的标题可能会引起某些人的愤怒,但是我觉得这个部分在游戏设计中并没有为人所关注,但是这却是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方面。就像我已经说过的那样,难度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而且极具主观性。但是,重要的是还要认识到,将难度展示给玩家的方法同样很重要。如同赌徒的误解一般,有时出现问题的并非机制本身,而是玩家认知难度的方法出了偏差。

dead money(from blackcheezegaming.com)

让我们以近期发布的游戏《Dead Money》为例,这是《辐射:新维加斯》的最新可下载内容。游戏受到了玩家和媒体的攻击,他们认为其难度曲线并不合理。在《Dead Money》中,奴隶凌驾于《辐射》系列作品原本无尽的自由之上,玩家被爆炸物驱赶到某个非常特别而且几乎是线性的路径中,如果玩家过于深入人迹罕至的地区,就会不断遭到伤害。游戏中的许多挑战是摧毁不断播放爆炸声波的广播发射机,而这些东西通常隐藏在桌下、壁橱中和许多难以企及的地方。如此设计的目标在于为玩家创造出某种紧张感,玩家需要在自己被炸弹炸死之前迅速找到广播发射机。

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可以很清晰地明白为何这个机制会让玩家产生挫败感。在即将爆炸时,炸弹线圈会产生某种高音调且持续的哔哔声,玩家需要迅速学会避开。还有个让玩家觉得特别卑微的是,他们被对手以这种方式奴役。其他使用这种设计的游戏通常会让玩家可以迅速地重获自由,尽管培养玩家对对手的怨恨是个很不错的做法,但是如果处理不当,这种怨恨反倒会转移到开发者自己头上。最后,这种强迫性的限制与多数玩家对新《辐射》游戏的愿景(游戏邦注:即开放性的角色扮演游戏,每个情形都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相反。而在《Dead Money》,很多关卡只有唯一的解决方案,而这往往是玩家不喜欢的东西。

但是,《Dead Money》的问题并不在于机制本身。从基本层面进行分析,游戏的任务仅仅是玩家同时间赛跑,去移除环境中的威胁,即在角色被炸死之前关闭开关。就故事线路而言,爆炸循环机制固然很有效,但是本可以被许多相似的机制所替代,而且能够发挥同样的效能。更为重要的是,替换之后就不会像这样让玩家产生挫败感。比如,辐射和毒素威胁在《辐射》的世界中极为常见,那么,为何Obsidian不选择使用辐射的形式在表达同样的威胁呢?有趣的是,这种解决方式确实有在《Dead Money》中使用,但是使用的次数很少。用功能相似但较符合《辐射》设计方式的游戏机制来替代爆炸,我想抱怨游戏难度的人就会少得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玩家会认为挑战与《辐射》的游戏世界契合度更高,而且从整体上来说限制性更小。

看看周遭熟悉的游戏,我觉得你还会找到更多难度认知成为比难度本身更大问题的实例。我马上就能想出几个来,比如《杀出重围:人类革命》中BOSS不断发出的刺耳讥笑声给对玩家神经的挑战已经超过了BOSS战斗本身。事实上,当将角色与某种类型的难度联系起来时(游戏邦注:比如Boswer和《超级玛丽兄弟》中的城堡),如果角色令人烦恼或者当游戏机制本身并不有趣,就会迅速让玩家产生挫败感。

结论

尽管并不完整,但是这个分析应该会让大家了解不同类型的难度,并且理解为何人们在不同类型的游戏、不同场景和不同难度种类中会变得烦躁不安。创造和精致难度总是处在不断发展中,让所有的玩家都接受设计是件特别难的事情。即便如此,我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众开发者明白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要在基础设计中采取何种步骤才能够确保游戏有趣且充满挑战性,同时避免让玩家产生挫败感。

via:游戏邦

相关知识

关于游戏中的难度曲线设定和用户体验(二)
关于用户游戏沉浸设定和关联要素分析(一)
移动端游戏设计中的用户体验优化策略.pptx
关于游戏在用户选择层面设定的考量分析(四)
[CK逻辑课]关于微信小游戏用户体验设计的解析
游戏中的精灵设定:从设计理念到玩家体验
游戏用户体验地图 流程图模板
幻兽帕鲁世界难度设定介绍
游戏中埋点数据的分析方法(上篇)
开局一根棍挑战传统游戏设定:讨论关于游戏平衡性和玩家体验的争议与启示

网址: 关于游戏中的难度曲线设定和用户体验(二) http://www.hyxgl.com/newsview379269.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