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设计专业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游戏设计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游戏设计专业

篇1

游戏设计专业主要课程

游戏设计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有游戏设计原理、用户体验设计程序与方法、二维游戏美术设计、三维游戏美术设计、游戏概念设计、游戏交互动画与特效、游戏交互技术基础、游戏交互原型制作等。

课程体系:《游戏策划课》、《游戏原画设计课》、《游戏界面设计课》、《游戏场景设计与制作课》、《游戏角色设计与制作课》、《动画设计课》、《二维游戏设计课》、《次时代游戏角色制作课》、《游戏特效设计课和游戏引擎编辑课》。

游戏设计专业就业前景

游戏设计师们的就业道路也十分广泛,学好了游戏设计,未来你可以选择游戏建模、动画、原画等等的工作,前途无限好,而在薪资方面,也是不用过多担心的,毕竟薪资和行业发展永远是挂钩的,在游戏行业,无论是刚入门还是老员工,对于薪资方面都是十分满足的价格,一般来说都在所有行业中占中上,这在很多行业中都是令人羡慕的。

动漫游戏作为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受到投资者青睐和政府的重视,正所谓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面对中国动漫游戏产业产值每年50%的高增长率,我国不足万人的研发队伍显得过于单薄,专业人才的不足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国内游戏产业在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脱节问题依然突出,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在游戏动漫行业培养出具有丰富经验和创造思维的中高级人才最为紧俏。

游戏设计专业培养目标

篇2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 教学应用

引言

游戏教学法是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所呈现的全新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辅助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法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实践意义。因为高校生本身具备爱玩的特点,所以游戏教学法所具备的趣味性非常符合高校生的兴趣爱好。此外,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需要较高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探索。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必要性

游戏教学法集趣味、竞争、娱乐以及教育等特点于一身,非常符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生活、参与、互动以及情境等多方面的教育要求,符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实践、交流、体验、参与以及合作方式的改变。就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在教学中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不仅符合高校教育标准,且符合构建主义的教学理念,游戏教学法能够提供逼真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思考和写作。游戏教学法为学生营造出富有趣味、竞争、娱乐的学习氛围,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游戏教学法的开展中将构建主义的问题探究、写作学习、主体性以及情境性更好地得以体现。因此,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m当应用游戏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育质量,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效率。

一些教育工作者研究指出,本世纪游戏的革命发展重点将既不是数字化课程的发展,也不是网络化教学的进步,真正的游戏革命发展重点是在于学习不再让学生感到痛苦难耐。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曾指出,游戏便是艺术的雏形,游戏当中具备相应的欣赏心理活动和创造活动。因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建立在相应的创造与欣赏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所以游戏教学法应用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有着非常高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对于艺术设计教育越来越重视,我们非常有必要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设计的学习当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游戏教学法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必须遵循艺术设计教学的特点,运用学生较为喜爱的教学方式,从而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之下接受艺术设计教育。

1、心理测试类游戏

在色彩构成的课堂教学中,在教授色彩心理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通过表达色彩来展现色彩的喜恶,然后总结出不同色彩所达的不同人的心理特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人心理活动与不同色彩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象的色彩,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予适当的解释,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2、团体类游戏

团体类游戏主要是让学生以团体的形式开展游戏。比如,广告心理学课程讲授“讲解人应具备的气质”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时,根据讲解人的四种气质将班级划分四个团队,选用团体类游戏方法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引入“一分钟拍手”的游戏。首先,教师可以推测学生一分钟的拍手数量,并背着学生记录下来,然后教师计算时间,学生进行拍手,教师观察学生的频率与动作,在结束之后报告自己的拍手数量,然后跟教师所记录的数量进行对比。之后,教师便可以总结出不同的拍手数量代表着不同的气质类型,从而介绍该同学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和他的人物性格。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会掌握四种不同气质的类型,从而在生活中更加注意这一方面的内容,将课堂内容真正拓展到生活当中。

3、情景模拟类游戏

在展示设计课程当中,教师为学生模拟相应的展示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参展商、消费者与设计师进行对话和交流,让学生感受不同角色对展览场的需求与喜好,从而更好地设计展场。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借助情景模拟游戏让学生编排一个小品,让学生突出参展商、消费者与设计师在展场中的心理特点与个人喜好,学生通过游戏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展场的设计重点,从而更好地综合考虑,并掌握交流的技巧,同时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在完成方案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竞选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作品和方案,并说出自己设计的初衷和优势,借助投票的方式来经评出最佳优秀的设计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在职场中的工作能力打下基础。

4、表演类游戏

在《平面构成》的课程中,讲解“视觉元素的表情”时,教师可以要求爱好舞蹈或音乐的学生表演舞蹈或唱歌,然后让学生用点线面的知识点描述表演的构成,捕捉课堂的氛围,从而将绘画的方式与技巧凸现出来。

5、电脑类游戏

电脑的魅力对于当代高校学生而言非常大,如果在课堂中合理运用电脑,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电脑游戏的魅力主要是促使参与者能够感受虚拟的环境,体验虚拟的情境与对象,突出自我的掌控力,相对于现实能够更好地控制环境中的变化。因为部分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很难借助语言符号完全描述,但是借助游戏软件所具备的虚拟情境功能便可以让一些应用语言很难直接描绘清晰的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并通过与机器的互动让学生拓展设计的思路,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鉴赏和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人体建模”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选取一个当前学生较为喜爱的游戏为例讲解其中的某个人物角色,并将其作为教学任务让学生模仿绘画完成该任务形象,其中包含该任务对象的表情、颜色和衣着细节。借助游戏让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能杜绝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性,还能更加真实、生活地体现学生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3

关键词:高职;游戏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

网易 "一天五顿免费餐,最高年薪30万,再加期权",腾讯投入10亿元为员工提供一定额度的免息住房贷款......这样的现象不是一个巧合,它们都映射出了同一个问题:互联网领域尤其是游戏领域--人才的缺失。游戏人才培养因此成为重中之重。

一、 游戏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创作中心的建立

目前我国游戏教育主要结构是由培训机构与院校专业教育两个部分组成,然而,游戏教育与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却并非完美对接。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行业,游戏行业中经验比学历更重要,刚毕业的学生,如果实践经验不足,企业往往不会愿意花成本和时间来进行内部培训,而且就目前国内游戏发展情况来看,只有为数不多的大企业才会对人才进行教育。

游戏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其实践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仍属于理论教学的补充和依附,实践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和模拟性训练为主,与行业应用结合少,缺少创新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而游戏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对创新意识要求很高的综合性复杂过程,显然难以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为此在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指导下我们对游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以游戏公司为依托产学结合,建立游戏软件分院创作中心这座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深化学生对教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创作中心不是教纲式的传统培训,更加强调的是实际的制作能力培养,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创作中心实践教学平台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

创作中心采取循环型即一次强化培训+教师指导+项目实践、二次强化培训+项目实践...N次轮训的培养模式。

1、强化培训:学生初期进入创作中心将得到一个月的强化培训,通过此系列课程巩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2、教师指导+项目实践:由策划老师提供一个游戏的创意,同时为各组同学提供各自的任务和安排,学生在各组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简单的游戏,通过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合作能力。

3、再次强化培训+项目实践:通过前面的项目实践,发现问题,老师再次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培训完进行较高难度的游戏制作。

创作中心采取晋级及淘汰制,创1的学生为新手级别,经过培训后优秀者晋级至创2参加较高难度的游戏制作,创2优秀者进入游戏公司实习,实现自己的价值。创2考核不合格者淘汰至创1。

三、游戏教育实践教学平台的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技能强化--学院

该阶段主要是项目实践前的准备工作,从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开启为展开点,采用"讲训结合,精学多练"的方式,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事游戏项目开发之前的基本设计和开发能力,具体做法为:首先抓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 师生联谊会及老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介绍专业情况和产业发展,参观游戏公司,了解游戏产业的最新成果,游戏产品的开发流程,激发学生的专业爱好,使他们能尽快了解专业的基本任务、发展方向及认可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各种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 再根据学生发展方向分研发、ui、动画、原画4个方向开展强化培训课程,使学生对游戏能有更深刻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初步的创新意识。

第二阶段:项目实践--创作中心

经过前一阶段的强化训练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游戏专业素养,部分学生也具备了独立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游戏制作的潜能。为此该阶段的实践教学工作,以人为本,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类型的实训,采用分类实施的项目实践,具体为: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创2,进行较容易的游戏制作;同时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创1,进行相比来说较高难度的游戏制作。加强考核分级管理,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游戏设计中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适应了团队合作的开发方式。终完成作品以后,还需要参加演示和答辩,通过公司专家组成的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审,优秀作品可以推荐参加相关科技竞赛和申请科技创新基金。

第三阶段 顶岗实训--游戏公司

此时学生经过创作中心项目实践,具备了一定的游戏项目制作经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设计和开发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此,经考核,优秀的学生推荐进入公司顶岗实习,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合作开发,共同研发游戏产品。产品完成后,学生可以以作品的方式提交毕业设计,优秀作品还可参加竞赛,企业也可以产品化的方式投入市场,形成双赢的局面。

四、游戏实践教学平台的实践效果

首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创新氛围日趋浓厚,动手能力提高,一到单位即能上岗;其次促进了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创作中心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不仅为校内师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活动的环境,同时还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活动,能够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使其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借助公司的资助和支持,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结 语

在高职层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突出的地位,对于游戏专业更是如此。面向游戏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按照理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的方式,使实践教学更具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 邸衍玲,浅析国外高校游戏专业发展现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

[2] 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8.

篇4

关键词:微课体系设计 主题学习 互动方式设计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130-02

微课是一种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或反映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突出学科的知识点或技能点,情境化且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因此微课的顶层设计往往是以项目或模块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由多个知识点有机融合的逻辑体系。该文专门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训练》课程在创新单个微课的基础上,对微课体系设计进行探讨,以期更大地发挥微课的积极作用。

1 要创新微课制作,提高微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微课在形式上要追求“微”,内容上追求“精”,整体效果追求“妙”。特别是要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其设计关键是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确保微课程能够适满足学习者的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

《高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训练》课程共分4个递进项目共18个任务,按照每个任务一个微课进行总体设计。单个的微课有以下突出特点。

(1)微课包括知识点、导学、操作与练习、问题思考、拓展阅读、讨论、作业等元素。

(2)重点开发主题学习的微课。

主题学习的微课的主题是指融合教学目标的、跨学科的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

主题学习的核心包括:学习主题的确定、主题单元的设计、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评价的设计。

(3)内容设计――知识点的微型化处理。

第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尽量选取那些有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不了、具有较大教育教学价值且相对简短又完整的知识点、技能点。

第二,教学内容的微处理。在选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微课时长短、知识与技能粒度小的特点,按照“揭题设问,激趣导入-切入主题,逐步推进,引发思考“思路不断推进。

(4)巧妙设计情景性的教学活动,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构建一个给学习者视听觉带来唯美效果的情境,引人入胜,并为下文提问与讲解作铺垫。

(5)互动方式设计。除了有线上、线下互动外,在微课视频中增加互动元素。如游戏导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互动解决问题;设置相关知识点的交互式练习题,学习者可以自主做题、自主纠正错误。

2 探讨系列化、专题式、结构化、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

在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开发同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开设的相对完整的、系列化专题式的微课程。

一线教师要学会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应用微课进行教学。

(1)在课前的知识回顾阶段,运用微课进行导学,为课堂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将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或疑点内容录制成微课,把课堂作为答疑解惑与讨论的场所。当课程进行到课中时,可以利用微课程的形式对知识点、技能进行归纳与提炼,梳理出课堂学习知识点、技能点的核心概念。

(3)当课堂教学处于尾声时,可以制作交互式的微课程,做学生课后学习的引子。

3 微课的应用前景展望

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摘 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体系系统性设计方面存在较大不足。SOLO分类理论以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为考核对象,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思路清晰、简捷明了。为此,旅游管理专业基于SOLO分类理论进行了专业整体课程优化设计,对本专业的21种可观察学习成果进行分类,根据认知规律进行排序,获得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三个学年的课程和实践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2011年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一五”教育改革发展及“十二五”教育工作召开新闻会,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会上表示,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6%,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如此大量的学生走入社会,各高校当务之急是专业建设,课程优化设计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需要系统性改革

旅游管理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各开设院校普遍存在教学设置偏差、教学方法落后的现象。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在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点等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从事接待、服务与基础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标,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如具有较广阔的历史、地理、园林、建筑、植物、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知识素养,以及能够掌握旅游基本理论和旅游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但以上两方面都需要学生内化后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显现出价值来,其隐性存在的特点致使学习效果评价障碍重重。有些学校进行了PBL教学改革或项目化教学改革,这些大胆尝试的目的是打破旧有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将目光转向能力培养,逐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传授型教育向能力训练型教育的转变。他们的积极探索意义重大,正确引导了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在单独的模块化教学方面优势突出,而在整体教学体系系统性设计方面略显不足。

二、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

(一)SOLO分类理论主旨思想

SOLO是Structure of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译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此理论更加注重整个教学的系统设计。它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作为为教学和考核对象,将学习成果按性质不同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习一门新学科时首先获得的分离的、互不相关的教学内容,其加总后形成量变。量变进一步深入之后,质变发生了,所学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此类学习成果为第二类。当学生的思维建立起抽象体系后,就可以解决以前从未遇到的新问题,此类学习成果为第三类。以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为主线,即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表面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因此形成了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由于此分类理论,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为考核对象,以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学习成果的循序渐进培养为教学设计思路,使专业教学整体设计更具系统性。为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进行了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课程改革尝试。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思路

课程优化设计焦点在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重新构建和组合,包括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两个向量,目的是使教学质量不偏移。为此课程设计步骤分为三步,一是找到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即学什么,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深入的企业调研来完成;二是对学习成果进行类别定义。定义原则为:分离的、互不相关的教学成果定义为第一类学习成果;相互联系的、连贯的、一致的整体教学成果定义为第二类;抽象思维后可以解决以前从未遇到的新问题的教学成果定义为第三类。第三步是根据认知规律调整教学顺序,即怎么学,调整顺序的原则如下: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循序渐进。

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服务面向不同有所区别,但本质上应定位于: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职业综合技能,在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景点等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从事接待、服务与基础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的工作岗位(毕业后3-5年)为:接待经理、外联经理、计调经理、导游经理四个。以上岗位的优秀工作者都将成为企业调研的跟踪对象。通过对62家企业248位以上岗位的优秀员工进行工作过程实时跟踪,形成了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此即旅游管理专业的可观察学习成果共计21项。再对以上学习成果进行类别划分,形成了11项第一类、5项第二类、5项第三类可观察学习成果。

1.接待经理岗位可观察的学习成果(职业能力项)中第一类是客户心理、分析旅游线路、推荐门市销售三部分,第二类是签订旅游合同,第三类是旅游风险规避和;

2.外联经理岗位可观察的学习成果(职业能力项)中第一类是旅游市场调研,第二类是旅游市场开发和客户开发与维护,第三类是旅游产品销售;

3.计调经理岗位可观察的学习成果(职业能力项)中第一类是旅游要素采购,第二类是旅游线路设计和成本核算,第三类是突发事件处理与预防

4.导游经理岗位可观察的学习成果(职业能力项)中第一类是客户档案管理、为游客提供食宿等生活服务、游客个性化服务、迎送服务、景点讲解、商品导购讲解等,第三类是导游培训

(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结果

按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的教学顺序,对以上能力点的相关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和实训)进行前后序调整,形成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案。

1.专业必修课。顺序开设《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安全与急救》、《领队业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计调实务》、《旅游文化》、《旅游英语》、《现场导游》、《接待实务》、《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14门课程。

2.专业任选课程。顺序开设《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会展概论》、《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旅游美学》、《旅游公共关系》6门课程。

3.实践课程及交付成果。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高职高专层次专业教学应开设大量的实践课程。在职业背景下,实现前述21个可观察学习成果(即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学年以认知实习为主的体验教学。训练包括客户心理分析、旅游线路推荐、门市销售、旅游市场调研、客户档案管理、客户迎送服务、景点讲解等11个一类能力项。通过对旅游企业实地调研,加强学生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等的感性认识,促成第一类可观察学习成果(即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二学年以生产性实训为主的双轨教学。一部分学生进入旅游教研基地,在接待、外联、计调、导游等岗位熟悉工作程序与工作内容,实现签订旅游合同、旅游市场开发、客户开发与维护、旅游线路设计、成本核算等五项第二类可观察学习成果(即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三学年学生带课题进入企业实习,课题设计全部与第三类能力训练相关,包括旅游风险规避、旅游接待管理、旅游产品销售、突发事件处理与预防、导游培训等五项,实现了第三类可观察学习成果(即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SOLO法在课程优化设计中的实施难度

(一)应用知识教学尚存差距

高等教育的学习者任务是双重的。第一必须掌握一些认知范畴的知识,如概念、基本技能、事实资料等;第二必须掌握、应用前述认知知识的方法,从而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按以上课程体系完成教学任务的08级毕业生进行回访,发现第二部分的能力未能更好的发挥,尚需在以后的研究中找出答案。

(二)课程开发是团队工作

对能力、工作任务分析、可观察教学成果等事项的信度严重影响课程整体设计的水平,参与人员需要精通学科知识并对课程广泛涉猎,需要一支至少是由任课教师、课程理论专家和企业专家组成的队伍来共同完成此项工作。

结束语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设计,虽然存在瑕疵,仍不影响其优秀教学成果的显现。我们形成了基于SOLO的高职课程体系优化设计的思路,并将其应用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优化设计中,实施此方案的08级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后续研究我们将深入更多的专业领域,通过优化设计实现课程的精准定位。

参考文献:

[1]李俊,鞠燕梅.高职院校在专业教育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J].文教资料,2008(6):242.

篇6

关键词:问卷调查;专题网站;信息资源建设;油料储运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33-03

一、背景

根据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培养计划,毕业设计工作一般安排在本科第八学期执行,实际持续时间往往3~5个月不等。如何高效地利用时间,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高等院校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

在研究过程中,以“毕业设计”为关键词搜集相关的网站和公开出版的书籍,发现目前网站主要针对的专业是计算机、土木专业、电子专业和机械专业等,并且主要功能以毕业设计论文赚钱为主要目的。公开出版的图书关于毕业设计的主要集中在2006~2009年,主要针对的专业是计算机、土木、美学、建筑设备工程、汽车、电气工程、建筑装饰、电子及通信、给排水及工程等。关于油料储运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无论是书籍还是网站均为空白,启动油料储运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网站建设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开拓性。

为了使网站建设反映用户的真正需求,实现有效互动,我们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了网站框架和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的确定

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该网站研究用户定位为所有经历过毕业设计的学员、教员和相关管理人员。

学员确定为所有大四、研究生一年级和研究生二年级的学员。大四学员主要针对毕业设计进行了一半和已经完成毕业答辩两个阶段的学员,这两个阶段的学员随着毕业设计研究的深入,对毕业设计有了一定的看法和经验;研究生一年级的学员主要针对刚刚入学的学员,这个阶段他们已经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刚刚进入研究生学习,有很多新的想法;研究生二年级的学员在11月~12月中旬即进行研究生开题,进入课题研究阶段,这个时期他们对毕业设计有更深的研究和领悟,提出的问题更有深度。

教员确定为所有具有本科毕业设计导师资格的教员,以初次和经验丰富两种教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初次获得本科毕业设计导师资格的教员,在开始接触时,对毕业设计的整体概念比较模糊,存在对毕业设计研究的深度和工作量把握不准等问题。但是他们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有想法,以这个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可以获得更多我们在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容易忽视但很重要的信息;经验丰富的教员,通过多年带毕业设计,对专业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认识,对毕业设计各环节的设计有较为成熟的看法,积累了大批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和指导性的信息资源,需要一个平台进行交流。

相关管理人员为所有与本科毕业设计相关的管理岗位人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相关教研室领导、教学参谋、系首长等教辅人员在设计环节中起到一定的把关作用,他们在管理过程中,对毕业设计有一定的想法。

2.问卷调查的设计

我们认为:平台不过是研究内容的充分展示,展示的内容才是研究的重点。所以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展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为主。平台在应用过程中,是通过信息的交互进行的,交互过程中,如何高效快捷地获取信息,有效地进行交流是研究的重点。基于此,主要围绕网站平台需求调查、网站主要栏目需求调查、网站内容具体需求调查、网站交互调查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问卷设计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怎样使被调查者愿意回答问题,确保被调查者提供的信息是正确的,以及怎样才能使所得信息后期处理更为方便。问卷调查设计时严格遵循设计准则,注意措辞修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达,问卷内容主要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方式,封闭式便于后期数据处理分析,开放式适合了解用户在设定问题之外的真实想法。

3.研究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式进行研究。学员采取教员对自己所带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答辩委员会秘书、队干统一发放统一回收的形式进行。教员调查通过业务学习时间采用专题形式探讨,座谈时邀请主管毕业设计的参谋参加。

为使获取的数据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针对性,使获取的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学员的想法,项目组成员针对调查问卷的问题以座谈的形式和学员进行沟通交流,因为学员在设计过程中和导师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座谈中,更容易快速进行话题,并能畅所欲言。根据学员反馈的信息,问卷调查设计时存在哪些问题,哪些问题问的模糊,不容易回答等,项目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形成较为完善的问卷调查。

先组织小范围的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四油料储运工程专业学员进行,采取自愿填写自愿上交方式,调查时间选择在答辩进行时,由每组的答辩秘书发给学员,让他们在答辩结束后进行填写,然后再交给答辩秘书。这样既不影响学员的答辩,而且又给学员大量的思考时间,刚刚结束答辩,对毕业设计肯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这样获得的数据更接近学员的真实心理,达到问卷调查的目的。本次调查共计发放96份,收上来78份,无效3份。我们将未收上来的和无效的均默认为不需求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的结果,我们发现:80%的学员选择了“需要建立专题网站”。对网站需求最多的是资源共享86.7%、课题指南80%、往届论文70.7%。98.7%的人选择“希望有毕业设计选题指南”;93.3%选择“愿意在使用时上传自己搜索的信息资源”;97.3%选择“在线交流时,遇到您能解答的问题,愿意回复”;半数以上的人喜欢论坛和留言等在线交流方式。这些数据均表明;网站建设投用后,有一定的用户群体,能够较好实现互动,达到网站建设的目标。

根据统计结果,项目组进行座谈,对学员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进行进一步详细问卷,增加了“您希望毕业设计指南包括哪些内容”,取消学员不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反复推敲,几易其稿,由29题浓缩为14题。

我们将定稿的14题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510份,回收510份,回收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调查结果

(1)网站需求分析如表1所示。

(2)网站主要栏目需求调查如表2所示。

(3)网站具体内容需求调查如表3所示。

(4)网站交互调查如表4所示。

2.调查分析

这次问卷调查是首次在院内进行,由于调查样本选取科学,参与调查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信息准确,数据真实,为确定专题网站的框架及建设具体内容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1)网站框架确定。根据调查结果,初步确定网站的主要栏目为常用工具、课题指南、典型案例、资源共享、往届论文、基本概况、讲座培训、在线交流、问题集锦、在线办公、导师队伍等。首页主要展示的内容包括电子图书、著作、学术期刊、常用软件、按论文陈述、精彩问答和常见问题列出的问题、按工程设计类、科学研究类和实验验证类等类别列出的典型案例、教研论文、标准规范、在线办公、课题指南、基本概况、讲座培训、网络课程、导师队伍等。

(2)确定建设的主要信息资源。根据调查结果,按投票数顺序排列为教研论文、与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网络课程、学术刊物、有哪些实验室,可提供的实验项目、电子图书、标准规范、著作等。在首页上的信息资源前三个为电子图书、著作、学术期刊。所以,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专业的网络课程、相关的专业论文和期刊、电子图书、著作等是建设的重点。

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课程内容;VI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164-01

高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推广项目化教学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者着重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许多高职已将项目化课改纳入所有课程体系中。在项目化改革中,本人尝试将VI系统设计课程在授课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取得一定成效。

现在职业高校一般都会开设VI系统设计课程这门课,该课程作为是计算机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核心必修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五学期,是一门综合技能应用的课程。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大环境下,无论从教材还是实际授课来看,原来的VI课程都不适用我们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我们在VI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着重注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课程讲解中将实际工作中VI系统设计的企业操作知识点以容易掌握和灵活生动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并能在实际应用时将相关知识贯穿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工作之中,是从事VI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和岗位能力要求,本文将探讨将企业实际工作引入课堂,通过课程内容整合,帮助学生在VI系统设计课程学习中,在解决学生在传统技能操作基础上,进一步树立“设计师”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调研、操作等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意识,是我们的主要思路。

1 课程内容优化整合的主要渠道

VI系统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综合能力运用课程,前期学生已经掌握、融合了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包装设计、平面综合设计等先修课程的知识点,该课程本人通过自己的企业了解与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存在着一些应该引起教学者重视与思考的问题。企业在进行VI系统设计时,基本不用网上的VI模板,而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院校的教师还是局限在网上模板套用,与实际应用脱钩。结合企业实践,本人将课程高校VI课程内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优化整合。

2 将《VI系统设计》课程自身优化整合

1)根据岗位面向、服务面相的需求合理选择学生的研究方向与专业核心、专业方向课程,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机整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由市场需求决定设计风格。加强校企合作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应用等,将企业专家评价引入课堂,强化学生在前期VI系统设计方面的企业基本应用的原创、表达、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

2)根据考核表现形式建立行之有效的形成性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案,应用到实际的学生教学工作之中,提升教学效果,建立有效地评价系统。

3)增加课外实训基地,营造实践学习的机会。

好的课程内容设计能帮助学生在职业化教学过程中体会真正的职业环境、了解真实职业工作岗位要求、专业技术在工作中的作用,能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本课程在教学中尝试每一个子项目中都会结合校内工作室,让学生学习企业的实际操作要求。例如企业邀请函的输出打印,抽奖箱的设计等,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

3 《VI系统设计》课程与包装设计课程优化整合

现代的VI设计更要准确地把握消费群体的脉搏。现代企业的包装设计已经由单纯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来唤起人们的购买欲,提升到企业形象的多层次、多方位渗入。消费层次的多样性及商品使用场合的多样性,确定了企业包装的多样性,这些同样是VI系统设计中理念识别系统所需要最先考虑,并做出策划对其做出支撑的。在教学中应加强VI系统设计对包装设计特性的指导作用。

4 《VI系统设计》课程与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整合

VI系统设计与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整合对平面广告设计内容的定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平面广告设计是企业形象设计及推广的一部分,广告设计具备了文化产业中综合性特点,内容丰富,专业跨度大、影响范围广,和VI系统设计课程整合后对学生专业学习理论联系实践很有帮助。

最终,当专业知识树再次呈现在学生面前,VI系统设计课程则是全面的从企业的经营理念到行为规范到产品的视觉识 (下转第167页)

(上接第164页)

别有个全面的理解让学生懂得了设计元素组合的意义,是学生从原来单纯的VI操作技能知识,请入学生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对宣传公司的效益,对市场的把握有了更高的认识,这些课程的安排有机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弛.CI-企业形象塑造[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

[2] 齐强.经营谋略[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篇8

【关键字】优质专业 认定 管理系统 决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91-02

近十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教育部从2000年起,在全国高职院校中遴选若干专业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为主题的专业教学改革。在教改试点的基础上,全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并进入精品专业建设阶段。

为推进广西高校专业改革与建设,2006年以来,广西启动了高校优质专业建设,其中高职院校有39所,对优质专业如何管理认定,即采用什么样的指标来对这些专业进行动态监测,采取什么样的机制来确保优质专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淘汰不达标的专业,同时申报优质专业的院校数量会大规模增加,工作量将十分庞大,利用互联网来构建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

尽管国内对高职专业的建设与研究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如何将专业建设、专业评估与管理系统结合起来,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还是很稀缺。通过优质专业认定管理系统的开发,建立网上低成本、高效的优质专业管理支撑平台,实现优质专业管理的系统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使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把高职院校优质专业认定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基于此,本文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省级优质专业工作的开展认定,首先研究了系统软件开发构架及技术点;然后分析研究了系统的流程、基本结构、主要功能、主要特点。

一、高职院校优质专业认定系统分析

(一)系统开发模式和工具选择

根据申报认定实际特点,本系统要具有:一是申报认定的时效性。对于各个高职院校优质专业的申报及评委认定有一定的时间限定,超过有效时间段则关闭系统,保证申报认定的公平公正。二是系统的友好性。考虑到用户可能非计算机专业,设计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便于用户实现各种操作,体现简单、方便、灵活的特点。三是信息的高强度安全性。系统要按照不同的用户类型,实现不同用户不同信息操作,保证各用户申报认定优质专业的信息保密性。

基于系统以上特点,选择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简称B/S)开发模式。使得使用本系统用户不受地理空间限制,通过互联网实现优质专业的申报和认定,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系统,减少了系统使用复杂性,符合本系统的用户要求。

本系统选择.NET架构。.NET平台是一个全新的开发框架,它具有与Windows服务和API合作的全新编程接口,集成了Microsoft公司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许多技术。本系统采用C#.NET,进行了系统软件设计和数据连结。C#是由Microsoft开发的一种新型编程语言,由于它是从C和C++中派生出来的,因此具有C++的功能。同时,由于是Microsoft公司的产品,它又同VB一样简单。对于Web开发而言,C#像Java,同时具有Delphi的一些优点,C#是一种全新、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

数据库采用MS SQL2005,SQL Server2005进行的最大强化就是整合.NET Framework。启用新的.NET整合功能后,可以轻松地创建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自定义类型、自定义数据集。

(二)系统的流程图

广西高职院校优质专业认定管理系统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教育主管部门放发开始申报优质专业文件以后,各高职院校优质专业各自申报,申报完毕后,教育主管部门将对各院校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审核材料是否符合评审认定的条件,如果符合则该专业进入下一流程即评审认定。如果不符合将通知该院校在有效时间内补充材料。评审认定专家在自己评审认定的权限范围内对通过审核的相应专业进行评审认定,最终得到本人评审结果。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各个评审认定专家对相应专业的认定,汇总出数据分析表,为优质专业的最终认定结果作出决策。

(三)系统功能结构

广西高职院校优质专业认定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2所示:

1.信息管理:具有信息管理权限的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系统后,进行信息的,包括公共信息及个人用户信息。如果公共信息,则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如果是对个人用户,只有接收信息用户才可以看到。

2.院校管理:具有院校管理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后,对院校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3.学科管理:具有学科管理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后,对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4.申报管理:申报优质专业院校用户进入系统,填写相应的申报专业信息,并可以上传附件材料,目前很多网站上传容量是受限制的,但该系统上传容量不受限制,充分满足了用户上传大容量材料的要求。

5.评审认定管理:评审认定专家进入该系统后,根据广西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优质专业评估方案中的评估体系的评估标准对具有评审认定权限的专业进行评审认定,得出客观的评审结果。

6.汇总:教育主管部门用户进入该系统对评审认定的专业进行汇总,根据学校或专业及科目类别进行汇总,得到最终的汇总结果,为教育主管部门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可以导出excel保存打印。

7.系统设置:可以进行用户管理,并赋予相应的角色权限;还可以设置系统的申报和评审认定状态,灵活控制系统的时效性。

二、系统特色及关键技术

广西高职院校优质专业认定系统在广西高职院校优质专业的申报认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操作简单,得到各用户的认可,数据及时准确。特色如下:

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只要有一点计算机基础的人员都可以操作,不需要专业的计算机人员操作。

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系统保证了申报院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的交互。

汇总清晰方便,可以根据学校汇总、科目汇总,汇总每个专业的总分、平均分及专家评审的明细,不同学校结果一目了然。

性能好、易维护。该系统数据操作全部是存储过程,调用存储过程,可以认为是一个三层结构,这使程序易于维护。如果程序需要做某些改动,只要改动存储过程即可,比SQL命令快得多。当一个SQL语句包含在存储过程中时,服务器不必每次执行它时都要分析和编译,访问速度相对要快。

安全性强,每个用户都有专门的登录账号和密码,密码是经过MD5加密,无法反编译。根据其身份开放相关的功能,用户数据的操作都是存储过程,有效防止SQL语句攻击。

良好的数据接口,可以方便地把优质专业申报的信息及认定的汇总信息导出,方便其它系统共享使用。

当前,在全国高职院校教育专业进入精品专业建设的阶段,广西高职院校优质专业认定系统结合优质专业评审认定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了网络信息化的优势,基本上取代现场考察和会议评估模式,并有效地控制成本,建立网上低成本、高效的优质专业管理支撑平台,使评估更加公平公正,实现优质专业管理的系统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使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提高了主管部门的决策管理水平,把高职院校优质专业认定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 宇,唐春生.广西高校本科优质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9(10)

[2]石令明,张 翔,杨祖宪.论广西高职院校优质专业的建设模式和方略[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唐春生.推进广西高职院校优质专业建设策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1)

[4]贾新民,卢洁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制度概念及特征[J].职教论坛.2009(25)

篇9

作者简介:吕海龙,男,a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旅游市场研究、旅游专业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科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旅行社业务》课程为例”(编号:LZY13177)的科研成果。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要以职业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职业为导向合理规划课程体系,而职业导向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课程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前提,课程开发以职业需要为依据,教学内容以职业素质和工作过程为主体,教学方式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导向,教学环境要紧贴工作环境的真实性。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看,部分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尤其是专业建设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基本需要,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严重脱节,教学手段落后,师资队伍的质量与结构不能满足职业化、技能化教育的基本要求。

1.课程体系建设不符合职业化的要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还停留在理论教育+社会实践的传统模式上,基本是2+1或2.5+0.5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突出导游资格证考试相关课程,重视导游资格证的通过率,在此基础上开始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完全与社会实践脱节,重视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忽视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感觉学校学习的知识不适用。

2.教学内容不能符合职业导向的需要。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都是理论大于实践,以旅行社管理这门课来看,教学内容包括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主要内容,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旅行社业务操作,而从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看,学生在旅行社从事的基本工作主要为一线业务岗位。这样的教学内容显然不能适应企业对学生的职业化要求,从而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后感到无所适从。

3.师资队伍建设严重不足。从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绝大部分是从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校任教,缺乏企业实践经历,这也导致了教师教学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情况。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导向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应针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动态,研究课程体系建设,满足市场需要。

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我们进行了课程整合,重点分析旅游行业各岗位的工作领域和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归纳、总结和分析,力求打造以工作过程为模式的全新课程体系,重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教育。将一些不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纯理论课程合并到相关职业技能课程当中,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从而确定课程内容,将岗位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教学内容设计,以任务的形式将知识点贯穿起来,学生通过多个任务的完成,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掌握了工作的技能。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企业现场教学相结合、教师理论授课与企业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

课程体系设计涵盖对教学内容、岗位的有机融合,对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对师资队伍的构建,合作企业的选择和关系维护等。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为基础,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对学生实习就业岗位群的分析研究,提炼学生职业能力模块,打破传统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体系设置框架,形成新的旅游管理课程体系,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工作的零距离,从而体现旅游教学改革中的职业导向大方向。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导向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法

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打破原有课程体系框架,以工作中所需的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最终实现工作任务从企业搬到课堂,学生由学业到职业的转换。

1.根据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群来定位课程开发的主方向。以我院为例,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的工作。在旅行社,学生主要做导游、计调、外联及门市销售等工作;在景区,学生主要做讲解、售票、管理等工作。因此,课程设置主要以这两大工作领域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根据其所在的职业岗位设置课程,依照岗位工作基本流程整合教学内容。

2.课程开发应突出职业导向的教学目标。对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提炼完成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对“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重新进行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以就业为导向,将课程与工作过程深度融合,使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以职业导向为主旨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教学中打造真实的工作场景,突出学生技能培养。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现场教学方法,探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综合运用工作过程教学模式配套的“情境导向,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有效地使用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使用模拟实训室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篇10

    论文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过程中,由于学校、酒店、实习生对“实习岗位设置”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高校无法参与安排实习岗位、酒店把实习生当成普通员工使用、实习生对岗位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与障碍。学校应加强理论与实践指导、酒店应站在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实习生应明确实习目的等,从而满足三方的诉求。 

    酒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实习生岗位设置是指实习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实习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实习生通过酒店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实习生岗位设置,要求实习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习岗位,使实习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实习岗位时,注重对实习生能力的培养。

    1.2实习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实习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实习生质优价廉的特点, 认为实习生实习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实习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实习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实习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实习,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实习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实习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实习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实习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实习生看

    一是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实习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实习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实习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实习生容易把实习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实习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实习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实习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实习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习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实习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实习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实习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实习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实习的认识。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就应对整个实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实习目的,在实习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实习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实习边研究,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实习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实习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实习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惠军,田亚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赢”实习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07,(12):116-118.

相关知识

游戏设计专业范文
游戏剧情设计案例(游戏剧情策划范文)
游戏原画设计求职简历工作经历范文(6篇)
游戏设计/开发岗位个人简历自我评价范文
数字游戏设计专业
游戏设计学什么专业
游戏公告范文(通用6篇)
游戏设计专业解析二
游戏设计专业简介
游戏设计属于什么专业

网址: 游戏设计专业范文 http://www.hyxgl.com/newsview377182.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