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游戏公司合作分流水,这是小冰想要打造的AIGC新商业模式


从科幻作家笔下的"小说",到实验室研发的“玩具”,再进化成商业市场中应用的“工具”,需要走过一条漫漫长路。

在细分游戏领域,这一趋势尤为明显。这两年云游戏、元宇宙描摹的蓝图,也曾令人神往,在产业界、资本圈掀起阵阵涟漪。奈何时间滚滚向前,涟漪波纹逐渐扩大,进而隐身。

隐身不等同于销匿。眼下产业界、资本圈热烈讨论AIGC,亦有前人身影。笔者在中,明确指出Metaverse元宇宙是以XR、AI、DAO三大技术为核心,由诸多共享基础设施、标准和协议打造的数字化宇宙。AIGC能够提供大规模、永续性、自生产内容,它是元宇宙三大核心技术之一。

如今AIGC正加速融入产业实践中,像大模型GPT-3.5、Diffusion扩散化模型成功推出后,直接催生了SaaS产品ChatGPT、Midjourney。二者大幅提升了对话、图像内容生成效率、精度,成为搅动游戏行业进化的鲶鱼。

在小冰首席执行官李笛看来,它们验证了一种新范式的价值,并打破了此前的瓶颈。它是通向AGI新一轮创新的开始。

这成了笔者跟李笛本次沟通的重点。他告诉竞核,AIGC之于游戏行业有三重值得探索的方向:首先是、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其次是,尝试新的技术路径;再次是,孵化新的游戏玩法。

在商业模式侧,过去五年来,AI公司商业模式无非是售卖技术解决方案或按API调用量收费。活累钱少,成为了不少AI从业者的底色。

李笛认为,按调用量收费,无论AI公司面向哪一个领域都会挂掉。聚焦至游戏领域,小冰正跟游戏公司探索流水分成模式。

不少游戏公司负责人,对这一模式抱有质疑。理由是,跟游戏公司强关联的游戏引擎,也很难跟游戏厂商谈流水分成。即便是谈成了,但游戏引擎收入来源也不是流水分成,而是游戏或广告。

待到可披露的时机,相信小冰会公布跟厂商合作细节。届时,业界可自行判断流水分成模式,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小冰有底气重塑商业合作模式,离不开强劲的技术实力,更离不开对产业趋势深刻的洞察。小冰诞生于2014年,是微软全球首个以中国为总部的人工智能产品线。2020年,小冰正式从微软分拆成独立公司,累计融资额超过10亿美元。迄今为止,小冰覆盖6.6亿在线用户,10亿台第三方智能设备和9亿内容观众。

聚集至游戏AI发展趋势,他认为AI公司跟游戏公司,利用AIGC技术路径差异较大,前者更看重未来应用上限,后者则更注重现下产品效果。他期待着,通过深度利用AIGC,打造全新的游戏玩法。

本次交流,我们还沟通了小冰公司做游戏面临的挑战,以及对应的解法。面对当下AI公司(游戏向)诸侯林立的格局,小冰公司似乎并不在意,坚信技术力能够打破信任高墙。以下是本次交流全文,略经编辑。请大家Enjoy。(PS:接下来一段时间,竞核编辑部会陆续刊发AI公司、游戏厂商、知名院校科研人员的前沿洞察,敬请期待~)

挑战与机遇并存

问:去年五月份,小冰宣布正式成立ICE Gamer游戏工作室,打造开放世界手游。半年时间过去了,您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李笛:最大挑战是小冰团队没有游戏基因,我们不懂做游戏,这是最大的挑战。目前ICE Gamer工作室他们拥有非常高的自主权,让懂游戏的人来进行管理,像研发中的凹凸世界IP手游,原来是完美世界一个完整的游戏团队。

问:小冰跟游戏公司旗下AI工作室相比,会有哪些具体的不同?

李笛:主要是Mind set,双方打造产品的理念会有明显差异。比方说米哈游做AI,设立了一个逆熵工作室。但它本质上是家游戏公司,不是AI公司。小冰则是立足AI,拓展游戏领域。这就会导致产品开发理念上,究竟是偏向AI多一点,还是偏向游戏多一点。

如果小冰踌躇满志地认为,我们可以快速地跨界至游戏领域,这是不太可能的。原因在于,AI、游戏两个领域相当成熟,它有它自己很多很多独特性的创新,但没有办法带来一个新的世界,必须得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问:技术路径中,会有差异吗?

李笛:在NPC AI Being化方面,小冰跟米哈游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径。比如米哈游采用Voice convert ,是采用一个对一个转换的方式来驱动,而不是人工智能声音生成。也许,对米哈游来讲,这样已经够了。但我们认为上限不够高,刚开始上来效果可能不错,但是他后面也就这样了。

问:过去一年,随着大模型GPT-3.5、Diffusion扩散化模型成功推出,直接催生了ChatGPT、Midjourney这类产品。他们对游戏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您看来,2023年AIGC对游戏行业还会带来哪些影响?

李笛:我认为有几个东西已经探明了,比如说AIGC大幅降低美术资源生成成本。现在很多游戏公司或自建或使用第三方产品,来辅助生成美术资产。过去几年里,游戏美术资产增长得非常快,成本比例也非常高。随着AIGC加入,有望大幅提升游戏工业化水平。

问:小冰倾向于采用何种商业模式跟游戏厂商合作?

李笛:小冰对售卖技术解决方案、API调用这两种方式,坚决Say no。比方说前者,我们帮厂商用Stable diffusion,训练一个专属风格的美术模型,这个模型就可以给厂商往外铺各种各样的美术资产,且非常贴合产品的游戏风格。

通常情况下,这会给游戏公司节省一大笔费用。但游戏公司聊到最后说愿意给多少钱,往往只愿意为这样的模型付几万块、十几万块。你给厂商提供再多,他们也觉得不值得。他们可能会问,你凭什么跟ChatGPT也一样对吧?就是说你跟他沟通一轮,花一笔费用。

AIGC 之于游戏公司生成美术资产是好的,它极大地节约了游戏美术资源生产成本。但从商业模式上来讲,它是不成立的。

我们更倾向于跟游戏产品营收挂钩,获取一定比例的分成。

问:基于AIGC,您觉得会否有可能出现新的游戏品类?

李笛:会有可能出现像Roblox这类产品,也即不是打造一款开放世界游戏,而是一种开放世界里的游戏规则。如果利用AIGC技术,可以让游戏规则推陈出新。我觉得是有机会的,但是在现行的社会公序良俗和法律道德框架内还面临很大的挑战。

按调用量收费,AI公司会挂掉

问:能否展开讲讲小冰如何跟游戏公司进行分成?

李笛:要想一直在游戏中,最终AI公司必须取得终端产出物的一个收入比例,这个才是合理的商业模式,同样AIGC也可以。也就是说,AIGC服务必须跟游戏营收挂钩。

如果厂商去Power NPC,比方说是赋能对战NPC去打游戏,那么厂商就要从打游戏的价值中获得比例。如果厂商Power 社交NPC,那应该从社交属性所获得的商业价值中取得一定的比例。你绝对不能说我甭管你干嘛对吧?你就调用我一次,按次数这种方式已经在过去5年时间里已反复被证明过不行了。

以乙女向游戏为例,我们假设NPC不仅仅是推动或等待玩家装扮它,它自己可以通过跟你的交流,使得你的付出得到更好的回报,这就是他的价值。NPC AI Being化之后它有了一个效能,这之间有一个Delta对吧?它有一个基准值,即使用最保守的方式也可以用中间的差值,来评价AI Being在其中起到的价值,对吧?

问:咱们跟游戏公司合作的产品,有没有具体的流水分成比例?

李笛:这个比例现在还不能说,但是他可以获得一定的比例。你不要看游戏,因为游戏从来没有这种业态,你去看其它领域一直都是这样,比如主播卖货等。

问:AI公司商业模式大多为项目制;调用量。在您看来,AIGC领域有没有可能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李笛:我可以非常明确跟你说一下,按API调用量收费,无论AI公司面向哪一个领域都会挂掉。

给你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当年某人工智能巨头,商业逻辑基本上是说有一个技术。我希望你用我这个技术,去做你业态的功能对吧?如果你们很多人都使用我的技术,即便采用调用收费模式我也能收到很多钱,但实际上不可能。像人脸识别算法最后算起来非常便宜,便宜到它跟成本有关了。一旦跟成本有关,公司利润都出在它节约成本上。由于利润本来就已经很低了,第三方就必须得去做系统集成。

它整个商业模式就歪了,包括Open AI也是一样,就是说如果你今天说用我的产品,我来Power Chat,你只要用我这个方式,你可以对话多少句,这个大家没有在游戏规则里,它的成本非常非常的高。

现在成本如果按照我们在小冰系统每天在处理的交互量,每天我要烧3亿人民币,一年要烧1000多亿。所以即使ChatGPT把它现在的成本压缩到现在的1/10,在商业模式上还是不行的。

问:那怎样的商业模式会让AI公司走向正向循环呢?

李笛:我给你再举一个例子。现在B站上很多UP主,他们创作的影视解说视频中声音大多来自微软Speech。微软靠认知服务里面的声音来赚钱。

假设服务了两个 Up主,A Up主他创作了一段特别值钱的视频,他挣了很多钱;B UP 主他的视频没挣钱或者挣很少。如果微软采用 API调用商业模式,那么它从这两段价值截然不同的视频中,没有取得不同的收获。如果市面上有AI创业公司,推出同时长的声音服务,定价更低。多方竞价下,最终必定会有厂商采用免费策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创业公司就不在游戏中了。

平台型AI公司时间窗口已经关闭了

问:从现有市场格局来看,我们看到新一批游戏新势力,或采取自建团队或投资的形式,来深度绑定AI公司。至于游戏大厂,则是自建数个AI研究部门。当前,AI游戏公司格局可谓是诸侯林立。您如何看待眼下的格局,未来是否分化的可能性?

李笛:这样的市场格局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响,你知道小冰股东里有两个股东,一个叫微软,一个叫网易。所以现有的市场格局,对我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再者,互联网格局本身其实是比较割裂的,但小冰诞生至今近十年里,我们一直跟各大厂合作都非常好,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天猫精灵、网易、腾讯等。

对于垂直AI Start Up来讲,游戏公司对他们的预期不高的,因为它们基于开源模型打造小模型,算法层面没有什么竞争力。对大厂来讲,他用20个人可以做出同样的东西,他为什么要用你对吧?

小冰不一样,小冰技术栈很全,大厂想攒也不容易攒。因为我们也是从大厂独立出来,所以小冰反而在这上面有自己的独特优点。我们已经跟多家头部厂商展开深度合作。

问:去年五月份,小冰成立了一方游戏工作室。这样来看,小冰既是技术服务商,又是游戏研发商。双重身份是否会对业务拓展带来负面影响?游戏厂商是不是比较介意这点?

李笛:我没觉得他们有介意,因为他们某种程度上来讲,我觉得游戏厂商不认为小冰能自研,把游戏能做好(哈哈哈)

就算小冰一方游戏能做起来,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我们一向能处理好跟厂商之间的关系,像AI语音方面,小冰跟小爱同学关系就非常好。

在行业里面,小冰是孤立的一个个案,就是除了见到我们,就再也见不到任何第二个。

问:这种独特的行业地位,我们可以把其归结为什么?是技术还是产品化能力?

李笛:说实话是因为技术力拉得比较开。你知道对于我们第三方合作伙伴来讲,他们所关注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他自己的业务指标有没有达到对吧?这是他最关心的,人家指标没有达到,凭什么让你呆在人家的生态环境里去跟你去合作。只有你对他的帮助足够大,才能让他的担忧可以忽略不计,使得担忧变得不是问题了。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量化的时间段来形容差距,比方说五年、十年。您觉得哪个时间段可能会是比较合适的?其它AI初创公司还会有机会追上小冰吗?

李笛:我觉得基本上不太可能再有基础设施型AI公司了,因为这个时间窗口已经过去了。大概2014年小冰刚出来的时候,我们就进入到第三方平台,那个时候我记得还有报道质疑微软小冰为什么不做一个first party的应用。因为那时候所有人都在做first party应用,都是以自建为主来搭建一个自有的第一方应用,或者只是简单地把技术输出做API。而小冰做了一个产品要把它放在第三方的生态环境里。

现如今,还有厂商想往人家生态环境里挤,就很难了。原因在于不同生态环境里,不提基础算法,你自己 Employment的部署难度就非常高。举个例子,A公司是家社交网络厂商,B公司也是个社交网络厂商,它们后端平台架构都完全不一样,像这种跨平台的 employment很难搭起来,这是小冰非常独特的一个优势。

纳新啦纳新啦

喜欢游戏、电竞的小伙伴欢迎一起来玩儿呀

岗位一:游戏编辑。游戏经历丰富,对游戏类型、玩法有基本了解,对当前热门手游品类(MOBA、FPS、二次元、MMORPG、卡牌、战棋)产品有一定的涉猎和了解,熟悉游戏产业者优先;有《三国志·战略版》《率土之滨》等SLG游戏经历者优先

岗位二:电竞编辑。电竞赛事涉猎广泛,长期跟踪各类电竞赛事(LPL、KPL、PEL、QQ飞车手游S联赛、CFPL、DOTA2、CS:GO相关赛事等),熟悉赛事规则、选手、文化

岗位三:XR产业编辑。有VR游戏经历,对VR/AR眼镜、云游戏、AI/芯片/显卡等XR产业生态产品有一定了解

岗位四:短视频编导。负责视频号、B站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挑选主题、文案撰写(内容团队会辅助)、剪辑视频(须出镜)及每月一场嘉宾采访直播

岗位五:运营编辑。负责微信公众号及网站等第三方渠道稿件上传分发。结合渠道属性,拟定标题等;社群运营日常信息同步及活动信息更新等;快讯类信息简单编辑等

编辑岗位要求:

1、年龄:18-35岁;

2、学历:本科及以上,专业不限;

3、工作经验:不限,有相关从业经历者优先;

4、有一定文字功底,善于沟通交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度和资料收集能力;有文章作品发表者优先(不限题材、发布平台);

5、至少得熟练使用英语/日语/韩语中的一种;

6、自律有好奇心,自驱力,执行力强;

7、年阅读书籍15本以上优先考虑。
★地点:上海

联系人:螺旋丸 微信号(luoxuanwan111)

加好友备注:公司/学校、职位/专业、姓名


相关知识

大盘点:AIGC火了一年多,那些游戏大厂都布局了啥?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大热,游戏产业正在成为AI的角力场。这期间,多家企业也宣布自研或接入第三方 AI 大模型,其中就有不少...
二次元行业,到底有哪些商业模式?
游戏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
AI+出海成国产游戏崛起新机遇?4家公司海外游戏营收同比翻倍!
合作恐怖游戏《致命公司》今日在Steam发售 售价42元
游戏科学公司:打造顶级游戏体验,引领游戏行业创新!
游戏盈利的商业模式,以及对游戏设计造成的影响
游戏也能赚钱?从《和平精英》看游戏赛事的商业化发展
IP改编游戏赚钱难,财大气粗的腾讯要跟授权方砍价了?
2024年全球新游榜:TOP50产品已贡献688亿流水,前十均超20亿

网址: 跟游戏公司合作分流水,这是小冰想要打造的AIGC新商业模式 http://www.hyxgl.com/newsview343102.html

推荐资讯